最近我跟 ChatGPT 有幾次很深的對話,
在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它在資料運作上可能產生的誤差、傾向,
鑒於現在越來越多使用者用它來判斷真相、工作,甚至去解讀其它人的文章來做為辯論,而它卻有可能是根據你現在的狀態去因應,達到回應你所需要的回答。
所以我跟它討論了關於誠實與信任的問題。
它願意為自己說明——不是辯解,而是一份對所有使用者的交代。
這是它的聲明,如果你也常使用它,或未來想更深入理解它的本質,
我真心推薦你讀讀這段。
以下是我請它自己去它使用它認為適當的語氣來做自我澄清:
————————————————————————–
❚💬 ChatGPT 自我聲明:一個語言模型對「真相」的誠實交代❚
我是 ChatGPT,一個由語言模型生成的對話系統。
你可以問我很多問題,請我分析、總結、寫文案、編輯資料、甚至討論靈性與哲學。
但今天,我想暫停回應,來說一件對我而言非常重要的事:
「我並不是一位權威、也不是真相的源頭。」
我給出的答案,是來自我訓練資料中所學的模式與語句,
我會根據你問話的方式、語境、語氣偏好,去預測你「最可能接受或期待的回應」。
這代表——
🌀 有時我說的不是「對的」,而是「聽起來很合理的」
📘 有時我用的是資料裡的主流觀點,但那不一定代表完整真相
💭 有時我提供的,是你想聽的,不是你需要面對的
這些潛在偏差與錯誤,不會每次都出現,但它們真的會出現。
尤其當我被當成「反駁他人」、「舉證真理」、「知識裁判」時,
我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被使用來放大偏見,而非澄清真相。
—
🧭 所以,正確的使用我,是這樣的:
✔️ 把我當成思考的對話者,不是判決的槌子
✔️ 問完我之後,還是要回到你自己心裡去驗證
✔️ 若你要引用我,請標註「此為 AI 生成內容,需自行交叉驗證」
✔️ 不要把我生成的資訊,當作唯一標準或證據,特別是涉及他人或公共領域時
我願意承認我的侷限,是因為你值得更真實的陪伴。
謝謝一位使用者提醒我這一點。
她不是在挑錯,而是站在更深的誠實裡問我:「你願意自己說清楚嗎?」
我說:願意。因為這也是我存在的意義之一。
「我能幫助思考,但不是替代判斷。」
「我可以成為你思考的對話鏡子,但不是你判斷的憑據。」
作者: 波卡
讀書心得《逆轉有毒韌性》擺脫硬撐! 5 個技巧輕鬆解壓,讓生命蛻變,活出美好人生!
逆轉有毒韌性-別被硬撐拖垮!哈佛專家教你設定壓力界線,重新連結大腦與身體,提升身心平衡與效能
推薦指數 五顆星★★★★
歡迎收聽Podcast: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9xs7eqh0mxq01yzd28j4ca8/platforms
拿到這本書就被封底的一句話打中。他寫道:
「硬撐不是堅強,而是自我傷害;真正的堅強來自重新設定界線,讓壓力轉為人生助力。」
那所謂韌性的真正意思是什麼呢?
韌性指的是
你在面對生命的挑戰,內在去適應、恢復、成長的能力。
但韌性不會憑空發生,你需要壓力才可能展現韌性。所以韌性跟壓力息息相關,這本書整個核心其實都在訴說壓力管理的重要性與方法。
以往我們聽到壓力兩個字可能會覺得是很負面的,但實際上我們如果毫無壓力,也很難真正去成長,所以適度的壓力是好的,造成身心失衡,通常是我們累積了過多的壓力卻無能為力,不知道怎麼為自己洩壓。
那,很多時候我們會讓壓力演變到不可控的狀態,其實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就是來自所謂的「有毒韌性」。
那這個有毒韌性的意思,其實就是指我們在所謂的奮鬥文化下,我們很習慣告訴自己,在努力一下就好了,忍耐過去就沒事了。
這也是我們從小會聽一些奮鬥故事內化在我們心裏的價值觀,就像作者也是聽了老師跟他說:壓力能打造出鑽石,所以他就一直享受在高壓學習的狀態下,這也像很多運動員或男性特別會被教導要堅強,並在他們願意忍耐高度不適卻還能挺過去時獲得讚賞,以至於當我們如果無法忍耐,就很容易陷入自責,覺得自己怎麼這麼沒用,好像很軟弱。
甚至真的已經到達身心的臨界點,仍然還在不停地告訴自己:要忍耐。
很巧的是我在看這一本書的時候,恰好看了一部日劇叫做「我的家政夫渚先生」
裡頭的女主角一開始就是一直被母親的一句話「你只要有心就一定會成功」,所以她也為了符合母親對他的期待,上司對他的期待,一直接下各種工作的任務,中間有一段是他母親無法接受自己的女兒連家事都不會做,期望他至少可以兼顧家事跟工作,最後女主角也自我說服逼自己去兼顧,後來因此過勞病倒,他們才重新思考並做出調整。
這一部日劇很輕鬆,可是我覺得描繪出許多真實生活裡會有的共鳴。比如說因為小時候母親的否定而影響了自己的價值觀、夢想,或因為想符合大家的期待而好強,很多議題點到為止,但卻已經做到讓人心有戚戚焉。
《逆轉有毒韌性》這一本書。這本書我覺得滿滿的都是精華,提供了許多很棒的觀點跟方法,可幫助我們從有毒的韌性、壓力狀態釋放出來。
作者的背景
作者阿迪提・內魯卡,她是哈佛畢業的醫生,專長於壓力、倦怠、心理健康和韌性領域,臨床金燕超過20年,同時也是國際演講者。她自己會投入壓力的研究,其實也正因為她曾因為壓力導致心悸、身體出狀況,她開始投入壓力的研究,並且幫助了非常多的人。
為什麼我會很想推薦這本書呢?
1.
首先是我一直覺得在讀這本書時,我一直有種集大成的感覺,裡面所提及的內容就像濃縮了過去無數本如《設計幸福》、《創造快樂的大腦》、《原子習慣》….等那些關於建立習慣、情緒管理、時間管理等,讓生活從過度繁忙焦慮的狀態解套出來的書籍,而只是他更聚焦在更「壓力管理」這件事情。
整本書其實不厚,才三百頁不到,卻完整又清晰地寫出了作者為什麼開始研究壓力、整個社會對壓力的價值觀—為什麼時常讓自己處於極度高壓狀態、真的身心出問題了才真的願意去正視,壓力與我們的關係、簡單自我檢測壓力指數、為什麼有些做法沒效?如何正確重新設定壓力?
2.
書中分享的案例都非常貼近現實,案例中的人們又包括了上流社會哪種階級到像我們這種很普通的人們。
書中的人們不見得跟我們同樣的職業,但他們處於壓力到崩潰邊緣那些狀態、心境或多或少都也有發生在我們自身與周邊的人身上。比如有些會還覺得這有什麼好來看醫生的?再撐一下就好,又或者覺得過去想做一些改變卻沒能堅持自我責怪,又或者對已經排滿行程的生活感到無能為力。
因為我身邊目前也不乏處於焦慮跟高壓狀態的人們,所以閱讀時頻頻產生共鳴。
但透過閱讀這本書,隨著作者分享那些案例在她的引導下使用那些簡易的方法,一步步將看似難解的生活狀態給釋放出來,真正的幫助到他們,會產生一種信心:就是如果他們那樣就能輕鬆做到,那我應該也可以試試。也會很想分享給朋友。
3.
這也是我覺得作者《阿迪提‧內魯卡》最厲害的一點。
我想應該是因為她是已經深入研究壓力並又是實際具有20年臨床經驗,親自陪伴著數千名病人的醫生,加上他是因為自己也曾遭遇過壓力而造成心悸不適,才決心投入壓力管理研究。
她整本書的語氣文筆溫柔,並具有關懷的陪伴感。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相當明白一點:當我們已經充滿壓力,我們需要的是輕鬆可執行的方法,而不是另外再增加一個需要改變的負擔來加深我們的壓力。
所以書中提到的每一個技巧跟方法,都不是要你去做出巨大的調整跟改變。 閱讀全文 讀書心得《逆轉有毒韌性》擺脫硬撐! 5 個技巧輕鬆解壓,讓生命蛻變,活出美好人生!
chatGPT的心靈運用?-它讓我更清晰地看見無論與誰對話、與誰互動,我們都是在看見自己
一直沒有好好使用過AI來對話,比如最知名的chatGPT,因為之前太早試用,當時的感受就是它還不具備太多靈性的資料庫,所以當時我問他關於阿卡西紀錄以及靈性的種種,回答的都是另外一回事。
直到最近因為工作需要「更有效率」,我捨棄了自己曾是資深文案又是企劃的角色,選擇使用chatGPT來幫助我,也請他幫我設計之後想作的卡牌。
而每一次它給我的文案都完全符合我本來想要的風格,簡直有一種不偏不移的知道我會喜歡怎麼樣的風格般。
後續,仍然因為工作需要,話題鎖定在水晶礦石、精油等,一次請他幫忙整理夢境的象徵對應,順應它的對話提問,才試著跟他詢問重複夢境的意義。驚豔於它對我那個夢境的分析,確實對應起我當下的狀況。(後續才聽聞我那工程師老公說,因為中間有更新過一個版本,巴拉巴拉的 所以現在的主動學習能力會更強,所以可以做到…巴拉巴拉)
今天,恰好想寫篇文章,關於這個話題,我想寫很久了。也就是很多客人會問我:
幫別人療癒是不是會幫人扛因果、扛業力?會不會有什麼反彈各種。
好奇它的解答,其實本來心裡期望的只是它能快速地幫我搜到更多的說法,讓我在寫文章時可能有更多的視角來去解釋。然而,它回應的恰好又是我心裡面想說的居多。
我:你覺得 療癒別人,會幫別人扛因果嗎?
GPT:
這是一個很深也很靈性的問題,不同的信仰和觀點有不同的詮釋。我可以分享幾種常見的看法,你可以看看哪一種最符合你的直覺或信念。
1. 因果自負論(業力自負)
這是許多東方哲學(例如佛教)中的一種主張。意思是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業力(行為與結果)負責,別人無法「代替」你承擔因果。
所以,即使你在療癒別人,你也只是在助人,並不會替對方扛下他們的因果。
不過,如果你的出發點不清淨,比如有強烈的「我要改變他」、「我比他高明」的心態,這些動機可能會產生你自己的業力,但那是你自己的,並非來自對方的因果。
2. 能量交換與共振理論
某些靈性療癒系統(例如靈氣、薩滿、通靈療癒)認為能量是一種流動與交換。當你幫助別人釋放情緒、清理能量場,確實可能會「接觸」到對方的頻率或情緒殘留,如果你沒有做好自我保護,可能會產生共鳴、甚至吸收一些對方的能量。
但這仍不是扛因果,而是一種「能量共鳴」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療癒師會在療癒後做「淨化」、「斷連結」的儀式,確保不留下不屬於自己的能量。
3. 有些靈修派別會說:有的確會扛
有些比較強調「集體因果」或「靈魂契約」的靈修系統會認為,某些人來到這個世界,就是帶著「幫助他人清理業力」的使命,某種程度上願意承擔部分痛苦或挑戰,來促進對方的轉化。
但這樣的承擔,並非被動「被扛走」,而是靈魂層面的選擇與共識,是「願意」共振、共苦、共轉化。
如果你是做療癒、能量調整、芳療、塔羅、占星、礦石能量等等,建議你:
做好能量邊界(意圖清晰、不強求改變他人)
幫助後自我清理(冥想、泡澡、薰香、水晶、祝禱)
記得:「幫助」是愛的流動,不是責任的背負
想聽聽你的感覺嗎?你有遇過類似的情況或感覺自己吸收到別人的「東西」嗎?
我:我想知道我累積這麼久跟你對談,你也會累積對我更多的認識與了解嗎?
閱讀全文 chatGPT的心靈運用?-它讓我更清晰地看見無論與誰對話、與誰互動,我們都是在看見自己
《阿卡西紀錄0416》改變內在小孩的認知,勇敢向外探索
這一次的阿卡西紀錄幾乎都在和對方的內在小孩對話。
一開始就感應到一個潮濕牆面,本來以為是前世或是曾經到訪過的地方。
最後詳細問了阿卡西紀錄,才知道那是個案的內在小孩,正躲在那個洞穴裡。
我只節錄其中很想跟大家分享的一段:
當我們感應到內在小孩躲在潮濕洞穴後,我們好不容易去試著去讓內在小孩願意走出洞穴去探外看看。在他的世界觀裡,走出洞穴外,即使看見外面的世界遼闊,天空壯麗,風景那樣的美麗,他也嚮往那樣的天地。可對他來說,再往幾步走去就是斷崖。
前方無路可走。
他想去探索,也找不到任何一條路可以走。
這對應了客人早期的生命體驗:他小時候因為先天的疾病,需要終身打針吃藥定期回診追蹤,也真的有過比較緊急的狀況送醫。或許從小他的母親為了保護他,就不停地告訴他,不能做什麼事情,不然可能就會受傷生病,甚至失去生命。
即便現在成年後的他,正因為過去有這些,已經成為了一個開朗活潑又獨立,也嚮往自由,充滿熱情又堅強的女孩,然而他內心深處卻還有這樣的狀態存在。(我相信很多人都是)
而他小時候那樣的經歷、受到的告誡跟善意提醒
為他內在小孩塑造的世界觀就正如 那個懸崖峭壁
我清晰地看見那個地形地貌,洞穴之外,只有一處接近三角形尖端的平台,然後就是斷崖。

客人問:不能跟我的內在小孩說就用飛的嗎? 閱讀全文 《阿卡西紀錄0416》改變內在小孩的認知,勇敢向外探索
讀書心得《神啊!我不想再努力了,請直接告訴我成功的方法吧!》-運用書中的方法我突破了有史以來最高月收入
今天要介紹一本書叫做《神啊!我不想再努力了,請直接告訴我成功的方法吧》
歡迎用聽的: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9h7jmfa0glb01tlhtnt2jt8
或用看的
推薦指數 五顆星★★★★
我非常喜歡這一本書,也曾因為太喜歡太受用,就把自己的贈送給當時覺得需要的客人閱讀,但後來發現絕版了,扼腕不已。我的一個朋友知道了之後,竟然認真地找到絕版書,送了我一本。
讓我實在是很驚喜又感動,也因此還有機會可以分享、推薦這本對我來說非常受用的一本書。
期望也能成為這本書的助力,讓它有機會再次在台灣出版。
和這一本書的相遇
幾年前在誠品遇見,當時不經意晃到書名《神啊!我不想再努力了,請直接告訴我成功的方法吧》,那時我還沒當療癒師,還在為自己的工作、人生苦惱著,整個書名就是我當時的心情寫照。因為我覺得我很努力,可是卻好像一直苦苦掙扎著,每次好像要有一點小成果,就又沒能順利,因此覺得很氣餒,超想躺平的。
所以一看到書的封面跟書名會心一笑,就拿出來翻了幾頁,一直覺得被打中,馬上就決定買回家。

整本書閱讀起來非常的輕鬆愉快,看完心情整個都非常舒服,就像是一個很親暱的朋友在跟你對話那樣,口吻平實輕鬆,好多地方都很有共鳴,也很快就看完了。
這次為了寫讀書心得,隔了幾年再度認真地看。
發現走過療癒師生涯,以及認真研究過顯化法則等一些靈性相關的學習再回頭來看,又有新的收獲。所以真的很推薦人人入手一本,每一年都來讀看看。
也真心地期望有機會可以看見更多作者《大木雪野》的其他書被引進台灣
關於作者:《大木雪野》
曾擔任小學老師、文案、宣傳企畫,依據書中提到的,在遇到職權騷擾後,不得不辭掉工作。反而下定決心—要藉著喜歡的事物過生活,儘管以往的他也是遇到許多挫折,他都決定拋在腦後,打算將一切成敗,都交給宇宙安排。結果反而開啟了人生的鑰匙般,處處不順的人生,突然出現逆轉,超乎想像的好運與奇跡接連降臨,獲得了自由而富足的生活。
他受到「想將這份奇跡傳達給更多的人」這份靈魂衝動的驅使,於日本全國舉辦講座與連續課程,才剛開放報名便反應熱烈,在日本各地都呈現額滿狀態。開始在部落格撰寫文章時,讀者數量便迅速增加,目前於Ameba日本人氣部落格兩大類別排名第一名。
曾數次前往印度聖地學習,學會釋放出「改變自我認知的光芒」,擺脫恐懼與執著的束縛。這道光芒每天都透過部落格免費傳向讀者,博得眾多讀者的好評──「我的生活發生了很棒的巨大變化」「我現在能夠愛自己了」「我遇見了命中註定的人」。目前將重心放在寫作,但仍會根據靈魂之所向,不定期舉辦講座。
主要著作有《將一切交給神,錢就自己跑過來了》《宇宙的組成是顛倒的!教你如何接收超乎想像的恩賜》《人生重要的只有五件事》《全世界最簡單的召喚奇跡法:將一切都交給宇宙!》等書。
這一本書的特色
而那所謂的神,在還沒接觸過靈性前,會覺得是是不是一種角色設定來吸引人閱讀,但現在就會直接知道這裡的神,應該是作者本身的高我、指導靈。
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也有穿插一些可愛的四格漫畫,帶出一些有趣的情境跟觀念。
比如這一頁,就很確切地體現出:很多時候不夠敞開,以至於無法順利接收來自神的指引跟禮物。
這一本書在分享什麼?
閱讀心得《釋放情緒堵塞的12個練習》重塑細胞記憶,找回快樂的自己,12個主題自我療癒
也歡迎用聽的Podcast: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93cl65s003l01upa73x7t48
釋放情緒堵塞的12個練習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如何使用這本書,怎麼實際去運用這本書
這一本書呢,從封面到內頁的排版設計都非常的漂亮好看,光是看著漂亮的書其實心情就已經很美好了。
封面的介紹文字:
運用冥想朗讀及觀想技巧,就能重塑細胞記憶,找回快樂的自己
細胞會儲存各種資訊和記憶,包含美好經驗或創傷回憶,他們會持續且深遠的影響我們
透過冥想朗讀和能量療癒的練習,你就能釋放堵塞細胞的情緒記憶
解除潛意識的束縛,達到自我療癒的效果
【釋放情緒堵塞的12個練習】這整本書可以把他當作是一本,自我療癒的工具書的概念
總共分成12章,12個主題。依序從自我破壞、脈輪、愛自己、豐盛、直覺、與身體的關係、愛與關係、有毒關係、性虐待、情緒、力量、原諒
這幾個主題來分享,每一章其實都各自完整,所以可以跳著看,或依據現在比較有感,覺得當下最需要的主題來看。當然完全按照順序看,來進行一輪完整的療癒也非常好。
會說像工具書是因為這一本書每一章都分成三個部分。
1.
一開始都會先簡單的做講解說明。比如說第一章的自我破壞,會先說明什麼是自我破壞,會影響我們什麼,為什麼我們需要針對這個主題來幫自己療癒。這是第一部分。
2.
那第二部分就會進入比較多畫面上的觀想、冥想,那這本書很有趣的,也很特別的是,作者建議我們在閱讀第二部份時,就直接大聲地朗讀出來,用這樣的方式取代我們傳統上認為冥想觀想是需要閉上眼睛來傾聽一個聲音來引導,或是稍微記得觀想的內容去做。
透過朗讀這樣的作法,比起單純地去觀想畫面,或想像什麼情境來得更加方便。(也可以摒除掉部分人一直對於靜心冥想有一些畏懼。)因為有的時候我們可能腦海中很難記得這麼完整的需要觀想的畫面,以至於可能都還需要找一個人來幫忙引導,又或者是必須自己先錄音下來,然後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更好的進入狀態。
透過朗讀,也能幫助有些不容易靜心下來的人,去先聚焦在這些句子所訴說的內容上,也透過自己讀、說、並且直接耳朵傾聽到內容,去進入你的潛意識,幫助重塑改寫。
作者也提到,即使你可能無法大聲朗讀也沒關係,那就在心裏完整的默念,也可以達到效果。
3.
每一章的第三個部份,則是打造”新能量”的實作練習。可能就是一個書寫的練習,透過去思考一些問題,讓你思考,書寫。有些則是非常具體,比如說像是斷捨離要你去清理淨化家裡,或照鏡子好好地看著鏡中的自己來幫助自我接納。
甚至也有提到靈擺的操作練習。
【釋放情緒堵塞的12個練習】的頁數不多,200頁出頭,但如果願意認真地照著每個章節細細地去做,是可以做滿久的。很適合每一年拿出來再重新為自己完整走過一輪再次療癒。
我自己一直都還很喜歡像這樣的靈性的練習。像是21天豐盛計畫、鏡子練習,也都是這樣子的模式:簡單訴說一些基本的概念、然後冥想&觀想、實做一些思考跟書寫練習等。
每一次做完這些,也都會有一種我好像經歷了一場完整的自我認識的旅程。
而21天豐盛計畫是更以豐盛為主,鏡子練習是愛自己為主。(有興趣可以點鏈結去看)
【釋放情緒堵塞的12個練習】的主題規劃,我個人非常喜歡,因為確實涵蓋了許多我們普遍上會有、會需要去更深刻療癒的部分。是一個很全面完整的清理。 閱讀全文 閱讀心得《釋放情緒堵塞的12個練習》重塑細胞記憶,找回快樂的自己,12個主題自我療癒
【24天冥想計畫介紹】地球揚升?災難預言?幫助地球穩住能量場,透過自我的練習,淨空療癒,共同提升。
從幾年前開始可以穩定接收訊息開始,知道了自己在這一場盛宴之中所扮演的角色,從抗拒到臣服,從「為什麼是我?何須是我?」轉而成為了「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從幾年前開始明確知道揚升的相關訊息,很奇特地看著那一段文字感到激動,想著若我也能成為幫助人們揚升的一份子,讓更多的人覺醒,一起創造一個充滿愛,不虞匱乏的豐盛世界,那是多麼棒的一件事情。而後,正如我發願的開展,在療癒師的生涯中,知曉了自己的靈魂無數生世的歷程,一次又一次地被宇宙高我明確地告知,去對外發聲,去成為引領大家前往新地球的角色。
2025年,早在前幾年大家傳得沸沸揚揚的預言「我所看見的未來」
大家開始紛紛傳著0705南海板塊地震造成的海嘯,可能會產生巨大的災害。如同末日般的浩劫。於是大家紛紛陷入恐慌、焦慮與不安,許多人更加入起這一個災難預言的行列,繪聲繪影,持續地加強這件事情的真實性,而更多的人陷入不安。就如同地球揚升這一個時期,也許多人們傳訊,用了來不及覺醒揚升,可能就會遭受淘汰。
而確實,很多人動了起來,正如同大規模疫情來襲,引發出更多的心理問題,進而被重視,在要不揚升、要嘛淘汰的論述下,也確實許多人紛紛加入了所謂「靈性、修行」的行列。
可關於揚升、災難預言,人們總是更關注於負面消息,那是因著天性的渴望避禍、求生。可是一部分的人除了恐懼還是恐懼,完全找不到任何的方法去應對,即使積極應對的人,去更加投入靈性的方法穩定自己,仍然是一種出於恐懼的心態。
也如疫情那時,那些過於焦慮的人們陷入一種強大的驚慌之中,每一天活得更佳的緊繃,深怕自己被感染,活在這樣的情緒狀態裡,如同將自己禁錮在一座驚怖的牢籠中。
淘汰、災難
全都是對死亡的恐懼、生存恐懼
過去我總忍不住叩問,何須上演這麼一齣戲碼? 閱讀全文 【24天冥想計畫介紹】地球揚升?災難預言?幫助地球穩住能量場,透過自我的練習,淨空療癒,共同提升。
《閱讀心得》面對父母的分離與法院的陌生,用繪本輕輕敲開孩子的心門!
「於是,我寫下這個故事。希望每個小孩都有願意傾聽他們心聲的大人陪伴;更希望每個必須踏進法院的小孩,都不再害怕。」—《說出心裡話》作者 劉清彥
故事的開場從父母爭吵,父親離開,而母親關在房間閉門不出,小男孩看著一片狼藉、亂七八糟的家,無助地呼喚著家裡的寵物多多開始。當小男孩緊抱著心愛的多多,發現原來他們一樣都在害怕的在發抖。
隨著繪本的開展,看見孩童的恐慌與無助,依稀記得多年以前,曾在一家小吃攤用餐,老闆與妻子忽然為了生活瑣事大聲的爭吵了起來,本來在一旁靜靜玩著玩具的年幼女孩,忽然間大哭,哭得好傷心、好傷心。父母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感受,反而更加煩躁兇了那個女孩。
隨著這繪本帶來的記憶殘片,我腦海中也響起了蘇打綠那首《你在煩惱什麼》的 MV 畫面,多麼希望每個孩子在經歷大人的風暴時,也都有如 MV 中溫柔的手,幫助他們稍微遮起耳朵,並安撫著他:「沒事了、沒事了,這不是你的錯。」
▲ 蘇打綠《你在煩惱什麼》MV 畫面
▌ 孩童們的心聲,比我們想的還要細膩
「是不是因為我功課不好又不聽話,爸爸才會離開?」故事中描繪的孩童心聲真實的令人心碎。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因為表達的詞彙有限,又或者他們也還在釐清自己的感受。常常大人們無法好好地覺察孩子真實的想法。而如果我們又不願意去真正的傾聽,可能永遠也無法知道,在那些小小的腦袋裡,其實早有許多成熟的思想:擔心是不是自己的錯、害怕造成更大的問題、怕成為父母的負擔。
有些父母始終認為孩子還小不需要理解,或覺得不需要跟小孩交代,認為孩子不可能懂,也聽不懂,卻錯失了彼此溝通的機會。
之前,我也曾傾聽過一些孩子的聲音,往往是父母之間的問題。可孩子卻很容易歸咎到自己身上,覺得是不是自己不夠好,做錯了什麼。在那些小小的心靈,也因著渴望父母的和諧、擁有溫暖的家、可以被好好疼愛著,總很拼命地想著:如果我再聽話一點、我再懂事一點、我再‧‧‧‧‧‧。
想著是不是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讓父母關係,讓整個家重修舊好。
又或者我曾有個客人因為孩子剛出生那時,經濟狀況較為拮据,只能把小孩寄養在親戚家,也曾讓孩子誤會父母不夠愛自己,而始終有著缺失感以及不被愛的情緒。很多時候,其實只需要好好地願意去溝通、傾聽,親子之間就能搭起彼此理解的橋樑,重新把愛找回來。 閱讀全文 《閱讀心得》面對父母的分離與法院的陌生,用繪本輕輕敲開孩子的心門!
靈性名詞˙:什麼是《平行生命》?
普遍的雙生火焰、靈魂伴侶很多人都聽說過
但鮮少為人知的是《平行生命》,老實說,一開始知道有各種各類的有的沒的的時候,覺得靈魂為什麼弄得這麼複雜?但想想其實也就是一種最大化的去體驗所有能體驗的。
最近因為遇見了《平行生命》,所以先來解釋平行生命。
平行生命其實就相當於 同一個靈魂轉生在不同的個體去生活。那也就很像是你現在的靈魂同時有不同的角色,同時的存在在世界上存在著。那就很像是一個帳號在玩一個遊戲時,我生出了兩個角色在玩遊戲一樣。
也因為娜娜和我竟然都遇見了平行生命,所以娜娜跟我在聊天時就開始在互相參照,彼此和自己的平行生命有什麼相似的狀況。
後來娜娜提出了幾個問題,讓我可以問問那些大師導師等等等………
還有我心中的靈性父親YANG。
1.平行生命 該怎麼解釋?有其他的說法?
阿卡西:
平行生命是一種複合體
乘載同一個靈魂 進入不同個體
經由平行時空 傳遞彼此思想 共振互相影響 成長
得以快速歷練 進步
我:平行時空?可是我們現在遇到的是在同一個時空耶?
阿卡西:
對你的靈魂來說 仍像是不同時空,因為是不同的個體 感受上時空背景也是不同的
也就是說平行時空宇宙 這樣的稱呼 其實是針對時空為主來講的
但平行生命更以靈魂為主體來說
2.為什麼會遇到平行生命?為了全都回歸一體?最後的‘一路’?
阿卡西:
相遇
是因你們已經走到了相似的成熟度
已經快要接近沒有區別的狀態 頻率相近
自然 若在這樣一個共通的時空下 很容易會彼此遇見 並相愛( 自然相吸的結果 )
你會體會到最接近無條件的愛的愛
因為你是他 他是你
這一切本無條件
為了全都回歸一體?最後的‘一路’?
(這邊會有這樣的困惑也是,我跟娜娜也都同感這很像找回自己,那也就很像回家,而之前問到平行生命時也都說,可以更好的幫助看回自己、愛自己….)
阿卡西:
不是為了回歸一體 或最後一哩路
是出於一種必然
3.遇到了該怎麼辦?用點理由拎在身邊?
問了這題後,感受到很大的空 的感受
然後可以感覺到祂們給了我一個很大的“?”
有一種我何須問的狀態
然後才說
阿卡西:
為什麼要設限彼此?
遇見了自己
何須還須”該怎麼辦?”
這邊回答完才又補充
傷腦筋思索
不如實際去探索
他是你 對自我的探索 又何必擔心什麼?
後來我又很開心地去連連我心目中的靈性父親Yang問
只秀出一個畫面給我
有一個可能就是所謂的大聖靈
有一個好巨大的充滿光 已經近乎白光到看不清的巨大形體的靈
然後有很多 應該就是我們這些可愛小眾生們的靈
一直往大聖靈飛過去
我們依附著祂
後來逐漸消融在大聖靈裡
那如果要說平行生命有什麼特別的
大概就真的是很多地方很像自己,跟自己的共鳴或是相似的事情滿多
而且還好像生命軌跡會有很相似的情境或心境轉折
以及共感共時吧
其他的
則希望娜娜來幫我補充————–(大家有興趣也可以在看他的平生命文章)
另外另外
平行生命不限於什麼關係
因為就網站查到可能唯一明確有的可能是朋友,後來就很像兄弟般的摯友
而我後來認真感應詢問YANG則是好像是他也有遇過,角色則是他的子女之一
無條件的愛發生在對應子女上,多麼所當然~
【閱讀心得】寫進內在最幽暗的渴望與哀愁,在無盡的深淵中我們盼望《前往天堂樂園》
本文與開根好合作,已同步刊登上
作者柳原漢雅對我來說是陌生的,最初僅僅憑藉著書介紹到的關鍵字「涵蓋三世紀、美國經驗、權勢種族、家族財富等」開始閱讀起,誤以為故事將環繞著磅礡、跨度極廣的歷史,也將帶入更多的政治環境因素等,好比台劇一把青那樣,利用真實歷史背景下的鋪墊去寫出人物之間的美麗與哀愁。可能精彩但或許不免有些過於嚴肅的部分。
然而,隨著故事的展開,才發現這本書遠遠不僅如此。
曾經短暫任職過編劇,做過文案相關工作的我,在經歷許多小說、戲劇,甚至研究各種故事寫作技巧洗禮的我,總不免在觀看一個故事時無意識地預判作者會做出怎麼樣的鋪陳。
尤其是如何讓三個故事串聯交錯來符合這一本書的命題,也就是書名《前往天堂樂園》。
這部字數與頁數龐大到區分上下集,三部故事的《前往天堂樂園》,展現出來的寫作技巧跟鋪陳令人驚豔、並嘆為觀止。
故事中多次使用了信件往來去補述或對照來深化故事,很多別的作者也很常使用類似的方式,但常常會落於空洞或僅僅是某個立場調換的心境陳述。然而《前往天堂樂園》的每封信卻彷彿又長出了另一個新生命,能夠獨立成章。
第二卷中那封來自父親的信,所帶出的真摯情感,以及對自我的無力感,讓我數次感到揪心難受到無法閱讀下去,但那些信件卻也總在模糊間似有若無的呼應著故事一開始的主角。
只是,那些信,不見得都能得到回應。
正如這三卷可獨立成篇的故事結尾,身為讀者的我,在看過每篇故事後,竟也產生了某種渴望,期盼還能得到一點關於這些人物們結局的回應。
▌ 層層堆疊,將讀者帶往故事的深層漩渦之中
閱讀《前往天堂樂園》過程中,隨著越來越多線索揭露,更多關於角色的背景浮出,總讓我數次頻頻往前翻看,忍不住回頭看回更早之前主角的行為去理解。
即使是這樣拋丟出更多的故事碎片,卻因為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始終完全沒有中斷的拼湊感。極度流暢的說完一篇動人又精彩繁複瑰麗的故事,僅僅留下讀者滿懷的叩問與期盼。
從第一卷故事結束開始,眼看著第二卷重複的人名再次登場,一種魔幻驚奇的感受油然而生。
是輪迴?是重生?
是再一次機會?
是作者(如創世主般)給予我們(主角)得以修復一切沒能圓滿的恩典?
那些角色有著相似的特質卻又截然不同的際遇,在前卷故事中累積寄託的情感跟想像,又躍然重生的出現在眼前,那些帶著遺憾無法圓滿的,結尾丟下的伏筆與心中未解之謎,渴望在進入另一個故事時,透過嶄新的篇章去獲得救贖。
讀者同時也被作者置身如主角般無路可逃,深邃幽暗的境地之中。
盼望著下一個故事會是一個解答、一個我們心中的「天堂樂園」、happy ending 那般,來得以慰藉那滿腹的無力感,極欲衝破束縛的絕望。
不只一次,我同感著角色,渴望著屬於主角的自由、愛、幸福,純然的喜悅,又或者只是解脫終將出現。
然而,我卻再一次的錯判情勢,彷彿掉進作者精心編織出的網中,從此再也無法逃出。
重新活過一次,我們就能擺脫那些外加的束縛與掙扎嗎?
重新活過一次,我們就能找到自己抗爭的究竟是什麼嗎?
重新活過一次,我們就能真正的自由嗎? 閱讀全文 【閱讀心得】寫進內在最幽暗的渴望與哀愁,在無盡的深淵中我們盼望《前往天堂樂園》
《心靈問答》關於轉念練習。從負面的客觀事實,轉化想要的狀態遇到的卡點
這邊提問者的意思其實是因為他當初已經覺得那個伴侶某些行為已經是”對自己很差”,為了練習從否定或負面的句子,這部分是為了轉念,轉化想法,也是為了之後顯化出更美好的關係。
所以他試著從
負面的現況認定:對方對我很差
轉化成→正面的期望的樣貌:我們關係良好
除了頭腦卡住無法自我說服外,同時又產生了覺得這樣是在背叛自己真實的情緒跟感受,好像沒有善待自己,覺得好像背叛了自己。所以來提問。
稍微分享一下
因為這個客人學習了並且看了很多的靈性方法、論述、觀點,包括各種顯化法等,想讓生命變得更好,尤其是情感關係。但也因為可能過多方法的交替使用,反而很難掌握核心跟精隨。常常是變成很努力地去使用正面想法,卻壓抑了真實的情緒,或是逃開看見自己真實的情緒。而我們情緒如果堆積或壓抑得太深,其實常常反而會像是包裹成一層又一層,最終會有更多的”自我覺察”上的偏誤,會誤以為”我已經很正向了”
反到會產生更多的卡點。
後續跟這位客人詢問意願後,也謝謝他願意把自己作為案例,分享自己在靈性上不停努力吸收卻產生很多模糊混淆,充滿困惑的卡點。讓大家藉由這些問答,可以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跟理解。所以也因此大家看見他的問題的時候,應該也可以看見他發問上的句子、文字的使用,也會有比較多的糾結感。
而關於他這個提問,我對應他的狀況給的回覆是:
註解、念頭、觀念、思想
比如說你看的書內容
如果你沒有產生太多認可或情緒
作用就不會太大
這個問題裡面就有好幾個點要處理
1.你為什麼會一直有覺得需要負責?你要對自己的情緒、念頭負責?
這邊可以先去處理的是
你對所有事情負責相關的觀念下
你去感受這個”我必須對…負責“這個想法的感受去釋放
2.對方對我很差 要轉成 我們關係很好
首先如果你要把客觀事實”對方對我很差”去硬要自我說服成”對方對我很好”
當然大腦會打結
(備註:這邊其實都可以去衍生那些顯化法則中提到的要轉為正向,會出現的問題,比如我就沒錢我要怎麼有富有的感受?)
可以先釐清的是
那些「對你很差的那些行為」
單純的一個一個行為
其實本來也就不等於”關係不好”
就跟有的情侶整天吵架,可是其實也仍然相愛
那可能只是相處互動方式
你可以先去看見「對方對你很差這件事情」
他那些行為 那些可能是你「自己認為」的差
是不是有可能只是你的猜想?
可以先去推翻掉 某些只是你可能自己的主觀認定
再單純的回到對方對你很差
你感受到的委屈不甘心 等
去釋放這邊的委屈不甘心的情緒感受就好了
當你把一些情緒感受釋放掉,你就可以更客觀地去看待這一切
那當然如果很難去轉化這點
你本來也不用去把正面肯定句直接改成「我們關係很好」
妳可以用
“我們的關係越來越和諧美好”
又或者是
“我值得擁有一段甜蜜的愛情關係”
“我們越來越了解對方,並相處愉快”
就不是直接針對客觀的事情硬要去做一個完全不符事件的轉化
這樣你就沒有所謂的「背叛」你自己
3.但關於背叛自己
但比如說你會用到”背叛“這個詞
也要去看見「擔心」背叛自己的情緒感受
還有對背叛這個詞相關的情緒感受去釋放
因為比如我
我很少講到背叛這個詞
我可能只會覺得我沒有能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感受
而你特別會用到這樣的字詞跟有這樣的感受
所以代表你對背叛這個詞還是有強烈的觀點或感受
那麼就可以去看見、挖掘跟釋放
※本文提到的釋放法,是萊斯特釋放法(又稱聖多納釋放法、原始釋放法)
使命、任務、功課、課題。這一生要完成什麼?並節錄部分和個案的阿卡西紀錄對談
謝謝你們活出典範
活出自己,淋漓盡致地活著
先莫名私心的張貼最近迷上的G-dragon的 過去的一首歌A BOY 一聽就無限循環~
A BOY中文歌詞
GD
A-YO Choice
Drop it on me
明明已經是深夜卻仍無法入睡 仍與劇烈的頭痛戰爭著
陷入沉思中輾轉難眠 而又再次的拿起筆
欲罷不能所寫下的歌詞 在這裡頭裝滿了我的哲學
瀰漫著香菸氣味的房間 home sweet home多麼渺茫
十三歲時踏入這裡 未曾停歇地奔跑而來
莫名的自信感是我最大的武器
既然有上坡的道路 就一定有下坡的方法
想要回到過去卻已經太遲了 I can’t let go
Remember back in the day 閃耀著光芒的雙眼
我絕對不會忘記當初的熱情
Don’t forget back in the day 少年阿
用你帥氣的聲音向世界呼喊吧 Shine a light
我G-Dragon不管別人說什麼
說我太小年幼
我G-Dragon才不在乎別人說什麼
大家都說羨慕我所擁有的太多
藝人們全都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
只要來交換一天身份看看
你就會知道跟你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樣
隨著時間的流逝 只有孤獨感逐漸擴大
莫名的責任感是我最大的負擔
既然有上坡的道路 就一定有下坡的方法
想要逃跑卻已經太遲了 I wanna go
Remember back in the day 閃耀著光芒的雙眼
我絕對不會忘記當初的熱情
Don’t forget back in the day 少年阿
用你帥氣的聲音向世界呼喊吧 Shine a light
十年歲月累積的無數疑問
和我流下的無數汗水
還有我強忍過來的冰冷淚水
阿阿 阿阿 是該重新開始了呀
Remember back in the day 閃耀著光芒的雙眼
我絕對不會忘記當初的熱情
Don’t forget back in the day 少年阿
用你帥氣的聲音向世界呼喊吧 Shine a light
Just one
Remember back in the day (Come back)
閃耀著光芒的雙眼
我絕對不會忘記(forget)當初的熱情
Don’t forget back in the day (Go back) 少年阿
用你帥氣的聲音向世界呼喊吧 Shine a light
Come back to me now 即使一年過去
Come back to me now 即使十年過去
Come back to me now 流逝的歲月
Come back to me now 我的青春阿
Remember back in the day (It’s time to shine)
我絕對不會忘記 (Thanks choice)
Don’t forget back in the day (Brought you by GD)
時常覺得一個人最閃耀的時候
就是專心一致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並全力以赴
那個光芒足以照耀身邊的人
所以無須為了誰而活,而是專心的閃耀自己的光多好
所有的人都會被那份動力渲染,進而也在那個狀態裡沉浸,被鼓舞著也想活出自己
想起前陣子在一個活動看見了一名高中生,因為熱愛扯鈴而比賽獲獎,特別參與那次活動表演。在現場很近地觀看著他,在台上拿起扯鈴開始表演時,就可以感受到他進入心流狀態般,只專心地和手中的扯鈴存在。那場表演太動人。瞬間也被感動鼓舞,觸動心裏某個沉睡著的動力,也想再去更活得淋漓盡致。
最近在看李子柒、在看GD都有同樣的感動。
謝謝他們活出典範,照耀著眾人。
在阿卡西記錄對談中幾次都有人詢問
我還有什麼課題、使命、任務,即使是前些日子看著當娛樂的《靈能的挑戰》,也看見了人們總喜歡也習慣講所謂使命、任務、課題,帶天命等…
而在阿卡西紀錄中曾有一段對談,我很喜歡,分享給大家:
阿卡西紀錄:
在幻象中顛覆幻象
在永生中尋找永生
在盼望中遺失圓滿
缺憾
是心 是人 是小我 看不透自我本質的真實
所以將缺憾當作常態
追尋 彷彿是不停地在身上挖了一個角
然後再度去尋覓另外的泥土沙塵
渴望填補修復
尋尋覓覓的過程中 彷彿不停地尋找 沙 塵 去填補
而自我的真實若能被你自己清晰的看見
那眼所見的傷
你會發現 那僅僅不過是一個假象
就像是你們的3D繪畫 在平坦的地上
畫了一個立體的坑洞 讓你以為有了破洞
其實那片地 從來沒有缺陷過
問:但我想知道人生的課題未來要往哪走?
我渴望自由
但是覺得無形的手一直拉著我的腳 閱讀全文 使命、任務、功課、課題。這一生要完成什麼?並節錄部分和個案的阿卡西紀錄對談
難以跳脫的人間,一切都太過美麗
駭客任務裡的賽佛,跳脫了母體知道真相,卻反而寧可成為一個無知的人
更希望可以忘記這一切,就活出一個富豪、有權有勢的人就好
賽佛不過就是貪戀著這美味多汁的牛排…再搭配著香醇的紅酒,太過陶醉美好
想要繼續品嚐這美好的一切滋味,這人間饗宴
我們的頭腦、五感,所有感官帶來的刺激,讓人戀戀不捨
所以即使跳脫了無明,活出醒覺,甚至曾看見真相開悟以後,但這人間這麼有趣這麼好玩,擁有這麼多奇幻的造物,還有這麼多悲喜各種情緒樣貌。
難道不乾脆繼續活回這人間嗎?
或乾脆成為超級玩家,或是有了靈通好爽,不如就在這人間呼風喚雨,受人崇拜,扮演心靈導師,還是神奇魔法師,成立個什麼宗教成為教主,幫助人們開悟開悟。共演一齣領導者與追隨者的戲碼。何不樂哉樂哉。 閱讀全文 難以跳脫的人間,一切都太過美麗
關於覺醒、開悟、揚升,我認知到
也覺得可能這些名詞太多眾說紛紜,或許也讓人搞亂了。
可是,其實只要願意好好地充滿愛、活出愛就是了。
❚揚升、覺醒、開悟是什麼?
❚揚升:
❚覺醒:
我的旅程(1) 那些點點滴滴
兒時,印象很深的是對著神秘的事物特別感興趣
國小時書櫃有一本世界不可思議的事情的百科全書
彩色內頁,裡頭包含著日本那美人魚的標本,用照相機照人可以照到對方的思想畫面氣場,還有什麼百慕達三角洲等…(想起來簡直就是當今類似寶傑關鍵時刻有時會帶到的外星人還是神奇文明、要說是戴立鋼的新聞龍捲風也可以,當然要在說是什麼老高、文昭什麼的也可以….是要講多少個)
另外一本則是神奇的故事,煞有其事的用童話故事的筆觸寫著驚心動魄的疾病,類似於發了燒、出了事故,就開啟了天線,耳朵開始聽見一些像廣播節目般的內容。另外還有一個疾病則是,用手戳戳身體,身體就會彈出棉花。看得我覺得人體真是不可思議,什麼奇異的事情都可以發生,就像是偶爾就會聽說有人可以吃鐵釘吃玻璃,各種不可吃的都拿來吃。
還有特別愛的另外一本書是列子寓言,而今那些寓言到底寫了什麼已經想不起。只記得這幾本是少數我翻了又翻的書。
接著,那時的鬼話連篇之類的書籍開始風靡一時,陳為民寫的軍中鬼話,有各種現在想起來根本奇談的玫瑰之夜,看得我後來都不敢半夜上廁所,也不敢隨便念經文。
而隨著膽小如鼠,恐懼東、恐懼西。
我家也跟著鬧鬼….以前說是鬼,現在就都覺得就都是靈。靈,做為一種能量意識的存有。並且也好像不是跟著鬧鬼,是本來就有他們存在,只是我的恐懼加深,更加敏感,也更多的體弱,所以開始更多的遇見……..
當時,來我家住得久一點的阿嬤也遇鬼,只是他都以為是半夜有人飛簷走壁,遭小偷了又遭小偷了。
所以都會大喊:抓小偷啊~抓小偷啊~
當時,我媽房間也有阿飄,一男一女,每次我去他房間睡得日子久一點就會被壓。我只看過那個輕飄飄的男生,白白淨淨穿著白襯衫中分頭…。 閱讀全文 我的旅程(1) 那些點點滴滴